十國千嬌

西風緊

歷史軍事

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後百花殺。
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
唐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

十國千嬌 by 西風緊

2025-3-10 20:58

  壹大早郭紹照常來到金祥殿禦書房,此時距登基大典只有三日。他對楊士良道:“各官署點卯時,就去傳話,叫王樸、魏仁溥、王溥、李處耘過來見面。”
  他等待的時候,繼續整理分析文武升遷改任的名單。不多久,外廳裏那些上值的官兒也來了,並且再度送來了壹疊奏章。郭紹不想看奏章,便讓它們堆在那裏。
  又過了壹陣,召見的四個人進了房門,壹起跪在廳堂上叩拜行禮。
  郭紹起初兩天還裝模作樣顧點皇帝的禮儀,但很快他的新鮮感就降低了,這種私下召見的場合,他徑直說道:“起來,都進來說話。”
  幾個人紛紛道:“謝陛下恩。”
  裏面書房以前拉著道簾子,壹般外臣也不能進來,因為當時執政的是個女人。但現在已不相同。郭紹在椅子上坐下,又叫宦官搬凳子進來,叫大夥兒也坐下說話。
  王樸等人頓時受寵若驚,坐得姿勢也非常拘謹,他們的屁股就靠了凳子的壹個小角。但不久之前,大家商量事兒都是坐在壹起的。
  郭紹開口便道:“兩件事,第壹件是怎麽對待昭義軍節度使李筠;第二件,王相公(王溥)和王使君(王樸)主持文武的封賞名單,盡快呈送上來讓我看看。”
  二人分別拱手應答。郭紹此時已幾乎恢復了在軍中的習慣,說話做事比較利索……正道是,壹個人能演戲壹天兩天,壹直演就不容易。
  李處耘開口道:“李筠此人,不似有歸順之心。可召他回京,他定有猜忌恐慌之心,必然抗旨起兵。臣願為陛下前驅,帶兵趁勢攻滅,將其連根拔起!”
  王樸道:“不可。”
  郭紹轉頭看向王樸,想聽聽他的見解。
  王樸正色道:“將軍所言,李筠難服,老夫贊同。但他不壹定會起兵謀逆,非不願、乃不敢,他的處境若鳥驚弓,又心裏猶豫徘徊。原本有可能避免的兵戈,若是朝廷逼他,那點爭取的機會都沒有了。”
  王溥也道:“王樞密使所言無不道理,那李筠是太祖提拔起來的大將,本是大周之臣,多年抵禦北漢守國門也是有功的。若朝廷咄咄逼人,就稍顯寡恩,不利當朝威名。”
  李處耘皺眉道:“話雖如此,但這種人,留著本就是隱患,遲早要除掉!官家登基,正好拿他祭旗,以儆效尤!”
  “李將軍所言極是,若是別人還可能萌生退意,可李筠此人狂妄自大野心勃勃,遲早會覆滅。”王樸點頭道,又話鋒壹轉,“不過,宜遲不宜早。壹旦開戰,禁軍當然勝算很大,可是將士出征,壹場大戰下來,軍需、賞錢可不是小數;再者,李筠的昭義軍常年抵禦北漢,手下有精兵強將,打起來不會很輕松,得損耗咱們禁軍精銳。急著粗暴解決,朝廷的代價也不小;既然尚有機會用別的辦法,又是內戰,為何不爭取壹下機會?”
  王樸繼續道:“陛下新登大位,照先例,應該讓壹些節度使移鎮;乘此機會讓他和別的節度使壹樣移鎮,也是合乎常理規矩的做法,他沒有什麽話說。咱們對付他的第壹步就可以這樣嘗試。
  他本來就猶豫徘徊,這樣的做法便能讓他麻痹、心存僥幸。因為地方節度使移鎮可以帶走幕僚、稗將以及壹些最親信的人馬,李筠會覺得他的要緊實力尚無損失,也會有新的地盤;不能不多加考慮。禁軍實力強大,他此時機會其實很小,起兵謀反風險很大……這世上沒人活膩了,急著去送死。老夫猜李筠會乖乖奉旨移鎮。”
  李處耘也有點被說服了的樣子,下意識微微點頭,卻未吭聲。作為壹個高位者,不能輕易改變自己最初的主張。
  王樸道:“壹旦李筠移鎮,實力便有所下降了,離開了經營了好幾年的熟悉地盤,也會損失壹大部分熟悉他的人馬。以後朝廷再慢慢削他的權……老夫以為地方節鎮權力仍舊過大,將來應該設立轉運使,收回節度使的財權。那時候在大部分地方施行,李筠也不能例外,他便被再度削弱。
  然後陛下就可以偶爾以嘉獎升遷的法子,調走李筠身邊的重要大將。如此層層剝絲,最好的結果可能是完全不費壹兵壹卒就將李筠拿下;就算他後來要負隅頑抗,實力也弱了太多,朝廷的代價更小了。”
  李處耘聽罷捋了壹把大胡子,說道:“王使君雖掌軍務,到底是文官,腸子就是比咱們彎。”
  郭紹聽罷善意地笑了壹聲,幾個也跟著陪笑起來。
  王樸冷笑道:“本朝的仗還沒打完,節省壹些國力是好事。”
  郭紹聽罷,目光從王樸、王溥、李處耘臉上掠過,停留在魏仁溥臉上,問道:“魏副使是何態度?”
  魏仁溥道:“臣與王使君在樞密院共事,也曾談論過此事,臣附議王使君的主張。”
  郭紹當下便道:“在這裏商議的四個大臣,三人都贊成讓李筠移鎮,那便如此決定了!若是李筠不接受恩典,再用兵不遲。”
  其實決策權根本就在郭紹壹人手裏,他心裏的傾向才能拍板。不過他並沒有說誰對誰錯,只談人數。郭紹心裏想的是,壹個決策支持的大臣越多,執行起來也越順利。
  幾個人壹起拜道:“陛下英明。”
  這時王樸又道:“我還有話進言。”
  郭紹立刻鼓勵道:“王使君有什麽話,直說無妨。”
  王樸道:“太後乃先帝之後,在官家登基後,卻不能再稱太後了。臣上奏,請上尊號。”
  郭紹心下立刻贊成,當然要給金盞比較尊崇的名位。王樸此人很有頭腦,早就明白郭紹和太後之間彼此信任,否則也不敢隨便上奏這樣的事……
  王樸壹提出來,其他人立刻附議,紛紛贊太後有功於國家,又多麽高貴尊崇雲雲。
  郭紹問:“什麽樣的尊號,如何稱呼?”
  王溥道:“官家與先帝是平輩,您給的尊號要稱某某皇後。”
  皇後……郭紹頓時覺得挺喜歡這個稱呼的,反正比叫太後順耳。他便看向王樸道:“王使君可有建議?”
  王樸道:“陛下想個尊號比較妥當,只是最好不能叫‘宣德皇後’這等年號為名,會顯得疏遠。”
  郭紹琢磨了好壹會兒,壹拍大腿道:“鎮國皇後,如何?”
  眾人頓時楞了壹下,郭紹見狀說道:“名字太俗?”
  魏仁浦道:“鎮國乃使國家安定,正是恰當。”
  郭紹聽罷大受鼓舞,當下又興致勃勃地說:“年號也該改壹改了,明年初就開始使用……叫正統如何?”
  李處耘道:“唐朝末年以來,中原紛亂,今陛下有壹統天下,匡正大勢之誌,正統年號亦甚恰當也。”
  王溥和王樸二人卻是面面相覷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