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系统来大唐

农家一锅出

网游小说

开元二年,四月,柳绿枝头。
长安城东通化门外七里处,灞水流经。
灞水东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2351章 忽忆臣去在今年

带着系统来大唐 by 农家一锅出

2022-8-28 21:22

  雨后的河南府温度上升,日升正中。
  黄河大桥下的船只往来不休,倒是见不到渔民捕鱼。
  再等上一个多月,渔民才可撒网,即农历五月末。
  只管两畿之地,其他地方不管。
  到这个时候,渔民们其实没时间打渔。
  渔民有地要种,或帮别人种。
  黄河岸边的田地正在播种籼稻,先把苗育出来,等苗长高,气温也高时,再插秧。
  四月中下旬,河南府开始插秧,继续向北,要再过半个月。
  往年采用风选种,搭一个台子,有风的时候种子搬上去往下抛,先落的是好种子,被吹远的是不好的。
  这样需要把选出来的再选一次,次数越多,好种子的概率越大。
  今年盐的价钱便宜,按照报纸上的要求,种地的百姓纷纷来到各处修好的池塘。
  水泥抹的,像小游泳池。
  先把一张细孔网放进去,用重物压住,按照稻谷的密度来配盐水。
  这种新的籼稻水和盐要分别为一百斤和二十斤,粳米则是二十二到二十三斤的盐。
  搅拌好,百姓带种子过来扔进去,等一部分沉下去,上面飘着的用抄网捞走。
  下面的起之前放的网,就倒出来了。
  后来的百姓要继续的时候,看密度,降低了加盐。
  盐由大唐朝天下基金出,从海州海边直接运过来的盐。
  蜀地的盐可舍不得这么干,井盐比海盐干净,除非海盐继续处理。
  盐水泡过的种子,直接放到旁边的池塘里洗,捞完,再换一个池塘洗。
  洗完官府给调好的石灰水浸种,之后才催芽。
  一套流程下来很麻烦,时间也耽误好多天,百姓却照着做,产量高,而且不容易害病。
  其他地方准备种粳米和春小麦的,同样如此操作,盐水的比例调整。
  “再过些日子,黄河两岸即成绿油油一片。”
  李易在桥上走,看泡水的地,岸边的小草先绿,树也发芽。
  种冬小麦的地方不在河边,河边留给水稻,那里已经绿了。
  黄河边成群的鸭鹅游来游去,不时叫几声。
  桥上人来人往,躲着李隆基的队伍,今天大家要过河,去黄河北面,车队走了三个小时。
  “今年瞧情况,有大的灾害?”
  李隆基鼻子吸吸气,黄河的味道,空气含水量比别处高一点。
  “应是没有。”李易查过资料,包括各地的县志,让小机器人查,他看不过来。
  今年开元七年,许多事情不会发生。
  像张孝嵩救拔汗那王,大食总打那边的人,历史上拔汗那王献了一匹马、一峰骆驼,张孝嵩就打过去。
  白衣大食去年吃了好大的亏,根本恢复不过来,哪有闲心打别人,正舔伤口呢。
  还有册立苏禄为忠顺可汗,苏禄出兵之后,大唐没办法,还得给他钱财。
  现在给他个屁,要不是李易阻止,张孝嵩他们都想继续攻击。
  今年有个应该顶着历史上后突厥军队,在在平卢等州当大史的宋庆礼会挂。
  还有好几个月呢,李易也不知道对方挂不挂,因为那个地方现在大唐派了一堆,也不要顶后突厥。
  就是东北靠近山海关的一片,契丹所在。
  理论上渤海王也挂,过去的队伍给其留了药物,挂就挂吧,没办法。
  “平卢军有个大史叫宋庆礼?”
  李易想到这个人,顺嘴问一声。
  “有。”宋璟给出肯定的回答。
  “呃……准备给他送一套药,陛下以为如何?”
  李易问李隆基,救不救?
  “嗯?”李隆基眼睛变大。
  其他大臣目光同时放到李易身上,有人神态变了。
  李日知、刘幽求、卢怀慎、柳冲、尹思贞、毕构、姚崇等人变化最大。
  “来得及否?”李隆基咽了下口水。
  “就是想起他了,没别的意思。”李易不想叫大家害怕。
  “对,老夫也想,送。”毕构要求,赶紧的。
  “送。”李隆基也不想挂一个治理地方好的重臣。
  “再派两个太医去。”宋璟提议。
  “可!”李隆基答应。
  “先发电报问问。”苏颋提醒,有电报。
  “我来。”张九龄看自己的小机器人。
  “说吧!”小机器人向前凑凑。
  “苦地朔雪浓,人车路阻重。春归冰可解?燕转雨犹同?守土如坚柏,安民若拱松。黄河忽有念,盼问日升东。”
  张九龄跟小机器人说,帮我发一下。
  “好哒!”小机器人回应,它要先呼叫,连上后再说内容,速度慢一点。
  众人继续走,不说话了。
  大概十分钟,小机器人出声:“回电了,回电了,他说多谢陛下记挂,地方安稳,别的事情没有,就是半个月前着了风寒,有点咳嗽,估计再过两天就会好。”
  小机器人给翻译,原文不是这样,对方没回诗,它就自己处理了。
  小机器人话音一落,众人再次看李易,眼神中露出一点点的恐惧之意。
  “咳嗽半个月还没好?他要一直咳下去?得派护士了,多带药。”
  李易实际上高兴,原来生病啊!好办。
  就怕死的时候是身体机能不行了,自己也无力回天。
  “叫羽林飞骑护送,要快。”
  姚崇催促,他想起他儿子了,疟疾,差点白发人送黑发人。
  “待我回去详细安排,莫急。”
  李易在想对方咳嗽是怎么回事儿,回庄子他还得发电报详细问。
  问清楚后,才好判断对方的情况,从而进行安排。
  “无忧?”李隆基现在就不想让宋庆礼挂掉。
  “多询问,如果……咱们就乘游艇过去,回来的时候再到泰山。”
  李易此刻难以肯定,万一是肺子的绝症呢?只能自己去,有靶向药,也能手术。
  “好!”李隆基感觉有把握了。
  在他看来,易弟守着的人要是正常情况下突然就没了,属于不正常。
  至少得先病倒,李家庄子的老人去世,都是病倒,能坚持一段时间,实在不行了,才放弃。
  主要看身体整体状态,状态稳定,保证可以继续生活。
  几句话的工夫,黄河大桥走完,抵达桥头。
  桥头一群人在组织车辆,搬运东西上去,百姓提前站好队伍。
  有人领头:“陛下安好、宋王安好、李东主安好。”
  从那边过来的人告诉他们的,陛下和李东主来了,加上宋王和……其他人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